PPP项目如何选择靠谱的社会合作资本

来源:本站  浏览量:1255  日期2020-05-07


在经历了2018年PPP项目的集中清理后,2019年PPP项目进入了一个规范发展的平稳期。推动PPP项目的健康开展,既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与精心谋划,又离不开社会资本的热情参与。这场政府与社会资本(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联姻”,不能是简单的“拉郎配”,而应是彼此钟情的“相互倾心”。那么政府如何判断一个PPP项目的潜在合作对象是比较靠谱的社会资本呢?

《亮剑》里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

作为一个组织,企业与部队类似,也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换句话说,企业也是有性格、有气质的。政府要选择合格的社会资本作为合作伙伴,除了看具体的项目匹配度,在通过政府采购服务的方式确定PPP中标单位的时候,也不妨使用“望、闻、问、切”来看一看企业的“精、气、神”指标如何,由此研判什么是一个合格的、可合作的社会资本。

所谓“望”,就是要看企业最基本的历史性指标,比如企业规模、过往业绩、企业获得的有影响力的奖项、核心团队的从业经历等。这些指标相对来说比较明显,从这些指标中可以大致对企业有一个基本了解。在PPP项目政府采购服务制作采购文件的时候,这些指标应该全部被纳入考虑。当然,这些指标有可能也带有一些欺骗性,比如企业规模有时候跟项目投入与运营并不成正比。

所谓“闻”,就是在“望”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企业的深层次内容。比方说要看企业的财务健康度指标,如现金流、盈利情况、负债情况等。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诚信度,不仅要从过往企业主体在市场上的表现判断,有些项目可能还要对项目的核心团队、主要人员的过往表现做调查判断。这些指标不是那么显性,获取这些指标的真实情况需要政府拿出一部分精力进行专项调查。不过可以想象的是,在全社会正努力建设征信体系的当下,企业信用问题的调查会占用政府越来越少的精力。

所谓“问”,就是通过对话进一步深入了解企业的团队。为PPP项目政府采购创设的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就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在磋商阶段,政府代表可以和社会资本代表就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多层次深入的磋商。在这种磋商中,不仅可以窥见企业的真本事,也能在双方的沟通交流中感知双方的动机、积极性、目标匹配性、合作程度等软性指标。

最后一点是“切”,就是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医看病要切脉象,因为脉象是人的本质。《西游记》里孙悟空会一手“悬丝诊脉”的绝活,就是不直接用手切脉象,用丝线拴在病人手腕上即能号脉。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许不是很直观,或者说采取单刀直入的直接手段,可能不会轻易能看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时政府不妨从企业的盈利模式、创新程度与管理手段等维度去找答案。

看企业是否良性,静态指标很重要,动态指标更是必不可少。上面的方法主要是截取企业最近的某个具有代表性的时段来研判企业的能力。至于动态指标,可以依靠对企业比较详细的背景调查获得,更多的可能要在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与磨合之中逐步体会,毕竟总理在政府报告中也说得很明确,要“依法严格履行合同”。这种对契约的尊重与恪守,对法律的遵从与敬畏,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对于社会资本,都是双方必须具备的合作理念。

当然,“人无完人”,企业的各项指标不可能随时都在一个特别理想的程度,尤其在局部市场有限竞争的情况下,参与竞争的社会资本的平均水准与项目的时间与资金的制约,也会让政府更多地考虑不求最好而求最适合。

政府与社会资本的“联姻”,不能只重立项不重履约,也不能只看规划不看调整,政府既不能随意干涉经营,也不能当“甩手掌柜”,毕竟双方长期一起“过日子”,磨合和经营都很重要。先把握静态指标摸清企业的大概,然后再尽可能了解企业的动态指标,这应该是政府选择靠谱社会合作伙伴的主要路径。

 

作者:张泽明

作者单位:大连海关

来源:《招标采购管理》